广东硅铁球作为炼钢 / 铸造行业常用的广东脱氧剂、合金剂或广东孕育剂,添加应用时需围绕 “保障脱氧 / 合金效果、避免工艺异常、控制产品质量”要点,重点关注成分匹配、粒度适配、添加时机与方式等关键环节,具体注意事项可按 “添加前、添加中、添加后” 全流程梳理:
一、添加前:做好原料核验与工艺适配,避免 “先天错配”
广东硅铁球的成分、粒度直接影响应用效果,添加前需精准把控,确保与钢种 / 铸件需求匹配。炼钢脱氧选 Si 70%-75% 的广东硅铁球(脱氧效率高,成本适中),若炼低碳钢(C≤0.25%),需额外控制广东硅铁球中 C 含量(≤0.15%),避免增碳超标;铸造孕育选 Si 75%-80%、粒度更细(3-8mm)的广东硅铁球(孕育效果均匀,减少铸铁白口)。
除此之外,广东硅铁球的粒度还需适配炉型与添加方式。根据炉型(转炉 / 电炉 / 冲天炉)确定粒度,避免过粗或过细导致问题。转炉 / 电炉炼钢,选 5-20mm 粒度;铸造冲天炉,选 3-8mm 粒度。
预处理广东硅铁球,去除影响因素。若广东硅铁球储存时吸潮(表面有水珠或结块),需提前在 100-120℃烘干(烘干时间 2-4h),避免添加时水分带入钢水 / 铁水,产生气孔;去除广东硅铁球表面的泥沙、铁锈等杂质(可用振动筛筛选),避免杂质进入炉内影响钢水纯度。
二、添加中:精准控制 “时机、用量、方式”,保障应用效果
添加过程的操作细节直接决定脱氧 / 合金效率,需严格按工艺参数执行,避免盲目操作。
把控添加时机,匹配反应阶段。转炉炼钢,在出钢后期(出钢量达 80% 时) 加入广东硅铁球,此时钢水温度高,能快速熔化参与脱氧反应,且脱氧产物 SiO₂易与 CaO 结合形成低熔点炉渣,上浮去除;电炉炼钢,在熔化期后期、氧化期前加入,先脱氧去除钢水中的溶解氧,避免氧化期碳氧反应过于剧烈,减少钢水喷溅;铸造孕育,在铁水出铁前 5-10min加入冲天炉,或在铁水包内(出铁时随流加入),确保广东硅铁球与铁水充分混合,孕育反应均匀。
精准计算添加量,避免过量或不足。炼钢脱氧时,可根据钢水目标 Si 含量和初始 Si 含量计算。铸造孕育时,可按铁水量的 0.2%-0.5% 添加(如 10t 铁水加 20-50kg 广东硅铁球),具体根据铸件壁厚调整;
选择适配添加方式,减少损耗与不均。禁止在炉温过低时加入(<1500℃,广东硅铁球难以熔化,易形成未熔合夹杂物),禁止在钢水 / 铁水表面堆积(易氧化烧损,利用率下降 20% 以上)。
三、添加后:监控效果与工艺参数,及时调整优化
添加后需通过检测与观察,验证应用效果,避免质量缺陷,同时做好后续处理。检测钢水 / 铁水成分,验证添加效果;监控炉温与反应状态,避免工艺异常;处理残渣,符合生产规范。
针对一些特殊场景,在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小细节,例如,生产低碳钢时,硅铁球添加量需严格控制(Si≤0.05%),避免硅含量超标影响钢材延展性,可搭配广东低碳硅铁球(Si 50%-60%、C≤0.05%)使用;厚大断面铸件铸造,硅铁球需分 2 次添加(炉内 1 次 + 铁水包 1 次),避免单一添加导致心部孕育不足,同时适当提高添加量(0.4%-0.6%),防止铸件心部出现白口。